最新动态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列表

母亲的语言
2017-10-27 17:12:00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\
       语言可通过现代科技的录音技术保存,也能通过大脑记忆保存。母亲话语的原声在我脑海里时时能记起来,就是咋都学不像,也说不出来,只能记住说话的语言及表情。全村200多口人,唯有母亲的语言与众不同,一生不改调, 说了一辈子的话,说得最多的就一个“老”字。遇到左邻右舍,母亲总是满脸笑容,先打招呼,总是在对方名字前加个“老”字一起呼喊,上至和她一样的同龄人,下到十来岁的小孩,只要能叫上名字,统统都以“老”字问话,不带“老”字不发话。对自己的儿女们,膝下孙子们也是如此。
\

       母亲生于上世纪初,只上过一天学,学会了一个“上”字,没学过“老”字,不会写,更不用说其中的含义了。可母亲一生说话用得最多的偏偏是这个“老”字,用得最多的地方也是在喊叫人名字时。我在姊妹6个中排行老五,上有哥哥姐姐,下有妹妹,第一次记忆中,我和村里孩子出去玩,母亲饭做好了,看我没回来,就到村子找我,边找边拉着长长的话腔喊“老生!在哪里?快回来吃饭!”

 

  当时我还小,也不在意母亲怎么喊叫,只听见是叫我的,便顺着声音跑到母亲跟前,母亲拉着我的手往回走,只听母亲说:“我喊你老半天了,没见你答应,急人得很!”又说:“老生,走快点,不然锅里的面煮老了,就难吃了!”

 

  自那次记忆以后,我也很留意母亲叫我的语言,时间长了,掌握母亲从早到晚叫我的规律。早上天麻麻亮,母亲的第一声是叫我起床的“老生,快起来上学!”。中午放学回家,母亲常说的一句话:“老生回来了,饭做好了,碗筷放在老地方,自己舀去。”下午不上学,母亲叮咛到地里摘豆角,只听她又是拉着长长的话腔:“老生,你拿咱家的老笼,去老梁上自留地里摘豆角,记着要挑老老的摘。”就这个“老”字喊得最重、拉得最长、最容易辨别。
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转发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《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》
下一篇:《公益时报》中国殡葬专刊中国殡葬业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

分享到: 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