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列表

春节值守岗位的殡葬人:坚信职业选择 期待更多理解
2018-02-23 16:45:00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(来源:中国新闻网 张斌)杭州殡仪馆洽谈间。春节前夕,杭州殡仪馆一名90后入殓师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。家书言:妈妈,很抱歉,今年过年我
(来源:中国新闻网  张斌)
\
杭州殡仪馆洽谈间。
春节前夕,杭州殡仪馆一名“90后”入殓师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。

家书言:“妈妈,很抱歉,今年过年我又不能回家陪您了。殡葬服务业全年无休,春节轮到我值班,我必须坚守岗位。无法回家过年,但我不觉得孤单。有很多像我一样因工作无法回家团聚的同事,在各自岗位上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。”

一封家书引发了舆论对殡葬人的关注。在阖家团聚的春节,谈论生死总被视为“禁忌”,而这却是殡葬人必须要面对的“生命之重”。


值守岗位的殡葬人对自己的工作有何理解,他们怎么看待社会长期存在的“职业偏见”?

节前,杭州殡仪馆组织了一场“迎新春演出”。从参与演出的年轻一代殡葬人身上,或许能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。

演出以四名主持人演唱《恭喜发财》开场,25个节目中,殡仪馆工作人员自编的小品《最佳策划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。

小品讲述了一位从事殡葬用品销售的老板想提高销售额,请来一家策划公司为其定制销售方案,而策划公司也“创意十足”,展示了三套夸张的产品介绍方案,最终“吓晕”老板的滑稽故事。

“这个剧本讽刺了殡葬行业存在的乱象。也想侧面表达,现在的殡葬不再是千篇一律的‘默哀三鞠躬’,而是多了些个性化服务。”在小品中扮演“老板”的火化组副组长莫颖滨说。


\
利用馆内告别厅的空置时间,殡仪馆工作人员正在观看舞蹈视频,练习将在“迎新春演出”上表演的舞蹈。

从接运逝者遗体,到遗体最终火化,殡仪馆共有遗体接运、与家属洽谈后事、火化等十余个工作环节。2010年就进入殡仪馆工作的莫颖滨曾在不少岗位历练,担任遗体接运工时,发生在春节期间的一段经历让他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更加笃定。

2014年大年三十晚,值班的莫颖滨接到同一家医院打来的四通电话,随即往返于殡仪馆与医院间接运逝者。零点钟声敲响时,杭城响起了爆竹声,空中满是绚烂的烟花。

“我已经是第四趟去医院了,街上只有我一辆车。当时心情很苦闷。我去拉逝者,周围又是过年的气氛,反差很明显。”莫颖滨说,第四位逝者是位老先生,他的老伴一直默默守在逝者身旁,其他的家属则神情焦急。

莫颖滨以为家属们一定等得不耐烦了,没想到老太太却对他说:“小伙子,你这份工作很伟大。你来回已经第四趟了,我替我家老头子谢谢你。”说完这句话,老太太向莫颖滨鞠了一躬。

“这是第一次遇到家属向我鞠躬,我的职业受到了别人的尊重,当时很有成就感,我心想还得干下去!”回想起当时的情景,莫颖滨依旧很激动。


\
春节前夕,杭州殡仪馆为职工提前准备了“年夜饭”。

在小品中扮演策划公司“经理”的洽谈组组长朱少杰说,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,已经有更多的人理解他的工作。

“存在偏见的主要还是老一辈的人,我身边的朋友都不觉得做殡葬有什么不好,这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。我们年轻一代殡葬人也在慢慢转变殡仪馆的气氛,让家属来以后,不会觉得这是一个‘阴森’的地方。我们努力让服务变得更好,也希望社会大众能够更多理解我们。”朱少杰说。

杭州殡仪馆馆长王荣富对年轻殡葬人的心声深有同感。他告诉记者,他刚到殡仪馆任职时,和一些馆内工作人员交流,却发现从他们脸上很少看到笑容,“其实就是因为社会不理解。比如我现在就没有名片,因为一给别人,转过头就被撕掉了。”

“虽然我们殡葬人对生死看似淡然,但对生命充满尊敬。我有时候看到有的‘白发人送黑发人’,真是‘心如刀割’。”王荣富说,他们接下来计划开展生命教育,挖掘一些殡葬文化和工作中的感人故事,“让公众对生命有更多感悟,也不断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。”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中国殡葬协会召开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
下一篇: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

分享到: 收藏